希望缘分能让我们有一天再会

找了三个星期工作实在疲惫,准备先入职一个可能清闲钱很少的工作。其实在下定决心去和入职这六天时间里,心里被不安和焦虑充斥,总是在担心害怕一些意外事件发生、和对无法改变的现状忧虑。

第一天入职,中午她们带我一起吃饭。菜点了很多,不知道是谁起了个头聊小猫,于是话题没有从宠物里绕出来——她们都有小猫,并且不止一只。在吃什么粮、挑不挑食、几岁零几个月、上周的宠物展怎么样。女人饭桌上围绕自家的猫猫展开话题的饭桌文化带来的温馨感淡淡暖暖环绕着我,让此刻嘴里的辣意都减弱几分。

下班排队等电梯时,两个人正在闲聊:“清明或者五一有计划吗?”“我想去俄罗斯。”“xxx说瑞士很好玩,他上次去了。”……


进了大厂外包后,我才知道生活可以是这样的:节假日飞去国外玩,新西兰、瑞士、俄罗斯玩个遍,吃饭时聊天话题围绕家里的猫猫,吃什么罐头、挑不挑食等等。

这和我想的不一样——网上刷到的大厂总是很煎熬、压力大、裁人,像一个烤炉,生活好似在炭火上旋转。小时候家里人劝好好学习,也只是说长大轻松、工作坐办公室,但具体怎么个轻松法完全不知道。就业时家里人劝当老师、去考公,老师有寒暑假,公务员稳定,听起来像个被框定死的职业。但网上总刷到叫人躺平、不要卷了、生活这么累为什么自己不轻松一点呢。

于是我也在放弃的路上越走越远——随便裸辞,非常长的一段时间什么也不做、不上班,看小说刷手机。那么认真学习干嘛?有本事在哪都会成功的。当老师干嘛?不想被框住我要自己出去闯闯。那么努力工作干嘛?反正要上班几十年。

可我明明不是这样的,我不是这样的性子。

如果甘心躺平,为什么还日日焦虑呢?现在怎么变成这样子?

明明不是这样的。我什么时候、怎么会变成这样子。

那天我偷偷在微博上写:我也想过上那样的生活 我也会过上那样的生活的 因为迈出的第一步是看见


于是这两天终于开始写去年的小小构思了。在某个小小段落花一小时挤出500字时,才明白直面自身无能是最难接受的事。不写和长久的拖延只是不甘、不愿面对。

写月兰的生活陷入了一种忙碌的充实,我自己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呢。七点五十醒来坐一个半小时的地铁去上班,打卡下班转四程地铁八点到家,吃完晚饭坐在电脑前一个字一个字想(其实也没那么认真)。我不再预设未来的失败,不再阻止自己开始,不想再让犹豫和胆怯阻碍我的心。


又将离别。周四下午送合同路上买杯奶茶,两个人坐在路边悠悠喝着,阳光落在左手边,三点钟大家都不必匆忙。周五下午六点二十,她拿上电脑还去另一栋楼。导师送她到门口,在门口拍了张合照,又拥抱了一下。在电梯里我看见她擦拭眼角的泪,她说,明天还要去和她的中药医生告别,她是个很好很好的医生。

你人也很好。这是我第一天上班她说导师人很好后,我对她说的话。还了电脑,我们又坐电梯往下,和第一天一样,我坐后座,她骑电动车送我到地铁口。我下车说再见,她对我展开双臂。我们最后也抱了一下。她说祝你工作顺利,我总是刻意避免陷入很温馨或伤感的画面,于是下意识说,你也是。我又在微信上给她发:祝你在杭州顺利,她回你也是。

她是因为什么而哭呢,对在深圳这段日子画上句号做最后的告别?对身边的人感到不舍?还是提前开始怀念。

这情节和去年一样,是我经历的第二次。不过角色转换了,从走的人变成留下的人。不因留恋和怀念回头,是我们对自己人生的负责,我们知晓前方等待我们的是什么。别离是为了更好地相聚,希望缘分能让我们有一天再会。